——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二二三团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纪实中国绿色时报11月4日报道这里原本是一片风沙肆虐的戈壁荒滩,它有一个和当地蒙古语中的碱篷草一样的名字,叫做哈木呼提。如今再走进这里,林渠如网,阡陌纵横,绿树摇曳,葱茏如盖。坐落在哈木呼提镇的农二师二二三团通过实施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把昔日蛮荒之地演绎成一片果香粮丰、各业兴旺的富饶绿洲。
职工的利益就是退耕还林工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但是工程实施初期,部分职工对退耕还林政策不是十分明了,思想不通,工程推进举步维艰。有些职工听说自己家耕种的土地要用来种植生态林或经济林,纷纷拖家带口找领导,要求解决生存和吃饭问题;有些职工把上门做工作的干部连推带搡赶出家门;甚至有些职工还采取过激行为,扬言谁毁了我的地,我就毁了他的家为妥善解决好这部分职工的思想问题和实际困难,二二三团党委把宣传工作当作实施退耕还林的第一个战役来打。在宣传形式上充分利用会议、广播、电视、报纸、黑板报、标语、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大规模地开展深入细致的宣传。
多年来,团、连两级共召开各种退耕还林会议100多次,印发宣传材料2300份,张贴宣传标语500条,书写固定标语80条,做到了会议有内容、电视有图像、广播有声音、报纸有文章、连连有标语。在宣传内容上,二二三团把退耕还林的重大意义和实施的基本政策措施为重点,使广大职工了解到退耕还林对于防止水土流失、防止和减轻自然灾害方面的重要作用,了解退耕还林对团场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团场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实现社会经济良性循环的重大意义。通过宣传,职工传统思想渐渐解放,出现了广大职工积极了解、参与支持和监督退耕还林工作的良好局面。在具体措施上,二二三团党委对管护经济林的职工承诺:3年内,团场将免费为职工提供优质种子,鼓励职工在退耕地块中套种经济效益高的打瓜和棉花,免除土地租金、水费,产品全部归职工所有,并且在3年后拥有优先承包权;生态林管护职工,如每年完成定额,服从管理,保证收入不低于6000元,这在当时全团职工人均工资还在2000元的贫困团场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此举带动了群众实施退耕还林的积极性。
2002年,二二三团实施退耕还林的第一年,全团实施了第一个林业工程。为把这个利民工程做好、做实,团党委对退耕还林作了深入细致研究。春节刚过,团党委就派出3个工作组深入全团10个生产连队走访干部、职工,调查了解连队土地状况,查阅近5年土地产出情况,把基础条件差、土层薄弱的6000亩耕地作为退耕还林地实施地,拉开了退耕还林的序幕。
为建一流退耕还林形象工程,从工程设计、土地平整、渠涵架设到种苗选育、树坑开挖、苗木定植等工作,二二三团都有一套严格的实施标准。提起2002年退耕还林工程实施,退休干部原副团长、项目负责人何永安感慨地说:犁地时每辆机车后面站着一位基建科或林业站的干部,他们每人手里都拿着一根树棍和卷尺,随时检查犁地深度,机车不停,他们的工作就不能停,一个作业班次下来,人都没有人形了,都变成了泥人。
参与了果沟平整和种植的老职工王安新回忆说:当时果沟平整时,要求边成线、角成方,达不到要求就不能进入下一项工作;挖树坑时,每人都备一个木板钉的模具,模具能整个入坑的树坑才算挖好;栽树时,树干要成一条线,要求不是一般的高啊。就是按照这种高要求,2002年,全团千余名干部群众在6000亩土地上苦干实干100余天。栽种生态林木22万株,经济林木杜梨、山杏44万株。
在随后的几年,二二三团对杜梨、山杏实施嫁接,3年内梨、杏开始挂果,果农第一次有了果品收入,并且经济效益是原来种植粮食作物的两倍。职工群众得到了实惠,争先恐后要求退耕还林。
2005年的3月,北风依然呼啸,积雪还未消融。戈壁滩上,人声鼎沸,2600余人摆开了向戈壁进军的战场。
一时间,挖掘机、铲运机、拖拉机往来穿梭,人们成一字形排开,挥动十字镐、铁锨,挥汗奋战,8000亩绿色生态经济林在人们连续奋战40天后初现轮廓。经过两个多月的连续奋战,投资了550万元,共栽种了3500亩葡萄、1000亩红枣和3500亩山杏,完成了用于滴灌的4.5公里高压线架设,扬程170米的4眼机井涌出了甘泉。这一年为降低运作成本,职工在管带边种上了棉花、打瓜,仅打瓜一项职工收入就达40万元。
果树不但活了,职工的收入也有了大的提高。截至目前,二二三团退耕还林面积已达到1.9万亩,依托退耕还林的大好政策,全团经济形成了林果业、畜牧业和种植业三元结构的格局,为再造二二三团秀美山川奠定了基础,为建设美好绿色生态家园、致富职工群众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文来源:吉祥wellbet官网-www.xlwoodproducts.com
020-888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