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林长制”促动“林长治”——安徽创建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观察记者从安徽省林业局获悉,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近日致函安徽省政府,支持安徽省创建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安徽省自2017年以来探索实施林长制改革,建立以党政领导责任制为核心的省市县乡村五级林长体系,设立5.2万余名林长,围绕护绿、增绿、用绿、管绿、活绿建立长效机制,破除困扰林业发展的沉疴痼疾,织密扎牢保护网,实现“不砍树,能致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快车道。除沉疴:从“独角戏”到“大合唱”立夏后的合肥植物园,绿树成荫,花卉争艳。记者在占地500亩的南扩项目区看到,人行道的一边挖掘机正在平整土地,另一边地上铺上了草坪,栽植了池杉等1000多株各类树木和植物。
该项目预计今年国庆节前完工。“这里是董铺水库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南扩项目所在地原是城中村,需要拆迁改造、生态复绿。
”合肥植物园园长周耘峰说,该项目十多年前就谋划推进,但由于涉及自然资源和规划、财政和辖区、镇等多个部门,进展缓慢。两年前,林长制改革实施后,市级林长“包保”这个项目,牵头协调各职能部门,将项目纳入环巢湖流域治理三期予以推进,破解了多年未解决的拆迁、征地、资金等问题。据了解,安徽省委、省政府经过深入调研和分析论证,于2017年提出实行林长制,出台《关于建立林长制的意见》。
据安徽省林业局局长牛向阳介绍,该省建立以党政领导责任制为核心的省市县乡村五级林长体系,设立各级林长5.2万余名,形成了省级总林长负总责、市县总林长抓指挥协调、区域性林长抓督促调度、功能区林长抓特色、乡村林长抓落地的工作格局。与此同时,安徽省还建立了会议调度、工作督察、考核问责、社会监督等工作机制,出台林长制改革配套制度752个,形成上下衔接、协同高效的制度保障体系。突出项目制推进,是合肥的特色做法。合肥市林业和园林局林长制工作处负责人王朝晖说,该市在国家及省级森林公园、大型水源地周边等生态重点区域,谋划确定重点项目209个、三年投资超100亿元,破解了多个难题。
改革破除沉疴痼疾。去年仅市县林长巡林调研就达5600多次,解决问题6100多件。这两年全省人工造林任务都超额完成45%以上,森林培育面积连创历史最高纪录。
堵疏漏:从“口头重视”到“落地落实”一些地方为了经济发展,违法侵占林地,破坏森林资源的现象时有发生;森林资源保护与地方政府行政领导职责约束不强,仅靠林业部门往往力不从心……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教授黄庆丰认为,防堵森林资源管理和保护疏漏,是各地推进林长制改革必须要啃下的“硬骨头”。各级林长责任区域、基层护林组织体系“全覆盖”,确保一山一坡、一林一园都有专员专管、责任到人。除设立5.2万余名林长外,安徽省还配备4.7万余名护林员,并与公安民警的警务责任区相衔接,织密扎牢林业资源保护网。
宣城市宣州区峄山省级森林公园是全省首家民营省级森林公园。公园负责人赵平也是公园的林长,肩负起管护林地的责任。“过去像林地用电、道路等容易疏漏的环节都得到了应有的重视。
”公园道路问题困扰赵平多年,不是不愿意修,而是修好后的有效管护困难重重。林长制实施后,政府通过申请项目注入部分资金,双向四车道的柏油马路顺利通车,对他来说,路权的明晰意义非凡。“政府注资修路,我作为林长,配合政府部门参与管护的底气更足了。
”力量强,责任清,效果显。去年,安徽省查处破坏森林资源的行政案件3776件、涉林刑事案件483起。
各级林长挂牌督办,促使多年积案得到依法查处。全省森林火灾次数和受害面积、直接经济损失同比下降60%以上。
促盘活:从“卖树木”到“卖生态”在安庆市宿松县二郎镇的7万亩油茶基地,一望无际的油茶长势喜人、郁郁葱葱,近半数开始挂果。“过去吃‘资源饭’留下数万亩荒山,现已改造成亩产万元的摇钱树。
”基地负责人吴伍兵说,他们还规划休闲观光旅游,让老百姓吃上“生态饭”。“林长对项目的推动支持,加速了从砍树为生到‘种树’‘看树’致富的转变。”为破解制约林业发展的“拦路虎”,安徽省制定了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加快推进林区道路建设和强化林业投融资服务等22项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
作为全国第一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宣城市旌德县在推进林长制改革中,通过以林地入股合作社、发展林下经济、推进全域旅游、参与森林公园建设、探索发展碳汇经济等5种方法促进林农增收。“我们县明确林长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推进所辖区域核心区创建A级以上景区,实现林区即景区。
”旌德县林业局局长徐文胜说,龙王山重点生态功能区悠然谷景区与农户签订协议,约定景区内364亩林地43年不采伐,按每亩1万元一次性付清租金,实现“不砍树,能致富”。(记者王正忠姜刚杨丁淼)。
本文来源:吉祥wellbet官网-www.xlwoodproducts.com
020-88888888